Post Thumbnail
小綠人燈誌設置弔詭 恐影響大灣民眾安全

 Line

WeChat

 近日民眾及學生們發現,位於高雄市仁雄路與仁孝路交叉口的斑馬線行人號誌突然變成相反! 若從行人等待要穿越到對面的馬路來看,無論是要從7-11超商尚讚門市穿越到大灣國中,或是要從大灣國中穿越到正對面的Subway速食店,當小綠人號誌亮起時實際是不能通過的,反之當小紅人亮起時才是正確能通過(見圖一)。

 圖一  從大灣國中穿越到正對面Subway速食店,當紅燈亮起時的可穿越斑馬線情形。

    有大灣國中導護及詠業保全人員均表示確實有異往常,因號誌擺放位置不當而造成行人必須反過頭來查看行人號誌,或應參見較遠的對角處行人號誌後,才能正確判定是否應過馬路。這樣的設計不但易造成行人困擾,也恐將危及兒童及低認知弱勢者的生命安全。對此,高雄市交通局承辦人員表示,理應無此現象,號誌秒數及紅綠燈轉換時機均有管理規定。若有,可能是因涉及私人土地問題,將會派員前往實地勘查並設法改善。

    據了解,台灣都會區的行人號誌設計一向不落先進國家。德國小綠人設計造型鮮明且極具設計感,不但便於兒童與長者辨識且已成為柏林觀光景象。日本小綠人設計是加入鳥鳴等音效輔助,以幫助弱視及視障者辨別,甚至有些地區還有智慧偵測與自動延長秒數。澳洲也採紅綠人形號誌設計,風格實用簡潔;墨爾本甚至推出「同性情侶行人號誌」以凸顯性別平權。西班牙則亦採紅綠人形設計,有些地區會加入帽或裙以區辨性別特徵;瓦倫西亞、馬德里等地則推展「平權人形燈號」傳達多元平權文化;甚至有的地方政府與在地學校合作設計「社區版」人形號誌,以增進居民歸屬感。

    從人因工學來看,良好的行人燈號設計,應是視角方向與視線對應明確,號誌應位於行人起步點正前方,並與視線平行高度。若路口複雜,則應重複設置燈號於對角與同側以避免看錯方向,或以語音聲效及燈光提示視障者或老人,抑或是搭配地面震動提示,如智慧導盲磚或LED地面線條同步閃爍。燈號不是只有「亮或不亮」,它其實是一種視覺語言。若表達得不清楚,便可能耽誤行人時間並造成判誤與危險。

上一篇文章 | 下一篇文章